为深化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融合,提升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水平,4月29日下午,基础教学部副主任王艳红率教研室主任及骨干教师团队,赴材料工程学院开展“互融共建”专题交流研讨,聚焦模具、焊接等专业的公共基础课教学需求展开深入探讨。

交流会上,王艳红副主任明确指出,公共基础课作为人才培养的根基,唯有精准对接专业需求,才能充分发挥其育人价值,有效提升学生综合素养。材料工程学院教师代表结合模具、焊接专业特色,对公共基础课提出具体需求。

语文教学方面,需着重培养学生实验报告、学习总结撰写能力,同时强化沟通能力训练。通过融入实践场景教学,提升学生书面与口头表达能力,以适应团队协作及客户沟通需求。数学课程则需紧密围绕模具、焊接专业实际,加强微积分、三角函数等知识教学,培养学生复杂运算与分析能力,为解决专业实际问题提供支撑。英语课程注重常用语法、专业名词及应用能力培养,引导学生掌握外文资料查阅与翻译工具使用方法,适应行业国际化发展趋势。物理教学建议结合模具成型工艺、焊接过程控制中的物理原理,通过趣味现象激发学习兴趣,并深入实训课堂采集教学素材,增强学生对物理知识专业性应用的直观认知。

经充分研讨,双方达成共识:公共基础课应坚持普适性、原理性教学,适度融入专业元素。既要保障基础课程通用性,夯实学生发展根基,又要紧密联系专业实际,增强课程实用性,实现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有机融合,激发学生学习动力。

此次交流为两学院深化合作、优化教学明确方向。后续,双方将细化合作方案,推进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,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,为模具、焊接等行业培育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。(供稿:马艳彬 审稿:王艳红)